内容重新润色:
提起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放刚劲,或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乐观。他的诗词总是给人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巅峰的大气之感。然而,这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诗词独树一帜。
但毛泽东主席不仅是英雄,他也是一个丈夫,也有普通人的情感。虽然他的词作以豪放为主体,但也流传着婉约词。其中,《虞美人·枕上》就是一首写给新婚妻子杨开慧的深情之作。这首词里,他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那份侠骨柔情,可谓超过古人。
“虞美人”是一个词牌名,历史上以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最为有名。毛泽东的这首词,也体现了婉约哀伤的基调,同时又不失哀而不伤。整首词以“枕上”为题,写于晚上难眠之时,因为“成堆的愁苦”涌来,让人辗转反侧。
“愁”在文人笔下是具象的,成为了可以触摸的东西。毛泽东的愁,则具化为了江海翻波浪一样,既有感觉又有视觉,非常形象。在这种愁思中,感觉黑夜是那么漫长,披衣坐起,寂寞地数天上的点点寒星,直到迎来黎明。天亮了,思念化为了灰烬,脑海中只剩下那个人的影子,抬头望,一弯残月正向西沉,面对此情此景,他抛下一行行眼泪。
这首词写于1921年,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新婚燕尔,但新婚别离是常态,在思念中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词。他们相识于长沙,那时毛泽东是恩师杨昌济的学生,杨开慧是杨昌济的掌上明珠。1918年,杨开慧一家迁居北京,毛泽东也到了北大图书馆工作,两人碰撞出了爱的火花。1920年冬天,他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没有花轿,没有嫁妆,有的是共同的信仰。
在恋爱期间,毛泽东听说杨开慧喜欢诗词,就许诺给她写一首,但一直忙于革命工作,也没有兑现。直到30多年后,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共同好友李淑一向他索要这首词,毛泽东才重新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作为回应,同时誊写了这个《虞美人 枕上》,交给警卫员保管,1983年才公开这首词的前因后果,1994年才公开发表。
这首词还原了一个既是凡人又是伟人的毛泽东,他既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又有着不同于凡人的情怀。他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为了人民,能割舍下个人情感,心系苍生。他割舍了数不尽的爱念,最终换来世人的欢颜。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毛泽东,向伟人致敬!
转载请注明来自servicewise,本文标题:《毛泽东的婉约词《虞美人·枕上》,气韵高雅,蕴含道不尽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