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吴隐:书法、绘画与篆刻的传承与创新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后更名隐,字石潜,号潜泉,又号遁庵,斋名籑籀簃。自称“山阴吴氏竹松堂”等。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州山。吴隐工书法,善山水花鸟画,精文字学,客居杭州,习镌碑版,擅刻印,治六书甚勤。篆刻模汉宗浙(派)。书工篆、隶。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潜泉印泥”,后在沪经营书画篆刻用品,整理印谱印论,先后印行古铜、古砖、古陶、古泉等印存,又汇集《遯盫印存》丛书二十五种、《印汇》一百五十二册等。另在社址营建遯盫、还朴精庐等建筑。
吴隐与丁辅之、叶品三、王福庵四人于一九〇四年联名组织印社,并邀请海内外篆刻名家入社切磋技艺,供众多文人雅士交流和探索金石文化。社址设于杭州孤山,相邻西泠,故定名'西泠印社'。后人称他们为西泠印社的“创社四英”。吴隐最大的机遇是结交了清末民初“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吴昌硕为其发展提供了诸多帮助。吴隐开始刻印时,沿习了一些浙派的风格,日后的“钝刀中锋之法”,系吴昌硕先生亲授,从此印风大变。在上海办印泥企业也得到吴昌硕先生的支持和帮助。
吴隐及其后人在西泠印社建的亭、泉、屋等后来都捐献给了西泠印社。现在潜泉北坡的崖璧上,吴隐坐像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守护着他的祖辈,也守护着西泠印社崖壁上那些文字和文化传承。至今,西泠印社内还保留有他的两件碑刻作品,均在仰贤亭内。一件为嵌于正面壁间的丁敬像,《西泠印社志稿》载“为吴石潜篆刻”。另一件为置于亭内石圆桌上的铭文,系吴隐一九一〇宣统二年的作品。
吴隐善于捕捉商机,又带有文人的特点。西泠印社给了他一个发展平台,使他由一名碑版匠上升为清末民初知名的文化实业家。潜泉印泥及其印谱、书画出版至今仍为文化人士所钟爱。
此印章材质为寿山白芙蓉印石,包浆淳厚,如琼浆初凝,极为细白通灵。边款“本是青燈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辛亥十二月初四,石潜吴隐篆。刊刻于一九一二民国元年。在辛亥革命期间,天下大乱的时期。印文同边款,出自南宋陆游诗《青灯》。
以物而见史,以小而见大,以微而见宏,三鼎轩藏品的背后故事,讲述了吴隐这位名家的艺术成就与人生际遇。
注:以上内容是对吴隐及其艺术成就和人生故事的简要描述,若需更详细的资料,请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艺术史籍。
转载请注明来自servicewise,本文标题:《名家~吴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