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犹如一座复杂的迷宫,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犹如迷宫中的墙壁,将我们与他人分隔开来。那么,这些界限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身份和群体归属的呢?米歇尔·拉蒙的《金钱、道德和做派》一书,试图探讨这些问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社会中上层阶级的集体肖像。
《做派》的写作逻辑
书中,拉蒙通过对160位成功男性(主要是职场中的白人男性)的开放式访谈,捕捉到了符号边界的形成轨迹。这些男性分别来自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纽约近郊、法国巴黎和克莱蒙费朗等地,他们的职业背景、文化背景和所处环境都不尽相同。拉蒙将这些男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试图从中析出符号边界的类型,并探索这些边界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和差异。
书中,拉蒙将符号边界划分为道德边界、社会经济边界和文化边界三种类型。这些边界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权重和表现形式。比如,在美国和法国,道德边界都被视为最重要的,但两国的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在美国,人们排斥虚伪、钻营等行为;而在法国,人们更看重个人操守和团结。
拉蒙的研究方法也值得一提。他采用开放式访谈法,目的是让受访者自己发声,通过他们的言语来揭示符号边界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符号边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避免了单一研究者视角的局限性。
《做派》的局限
尽管《金钱、道德和做派》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书中对符号边界的预设存在一定的偏见。拉蒙认为,符号边界是由中上层阶级有意制造的,用于维护不平等关系的工具。然而,这种预设忽略了中下层阶级也可能使用符号边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其次,拉蒙的研究忽略了符号边界与阶级分化的关系。他主要关注职场成功者的划界行为,但没有将其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使得旁观者难以判断这些划界行为到底是中上层阶级的独属行为,还是同一文化空间下所有人的共享行为。
此外,书中对符号边界的分类也存在问题。拉蒙试图通过话语归纳来提出理想型分类,但这种方法无法排除分类项之间可能存在重叠区域或所有分类项的总和无法涵盖所有可能性的情况。
最后,书中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拉蒙使用开放式问答来搜集数据,然后通过归纳受访者回答来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引出一些偶然性较高的答案,但无法确定这些答案是否代表主流观点。
结论
《金钱、道德和做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中上层阶级符号边界的洞见,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后继研究者可以考虑取消跨国比较,只聚焦国内比较,或者引入变迁明显的国家作对照案例。无论是国内研究还是跨国研究,如果研究者想提出更有实践意义的因果性知识,必须从动态现象切入,分析框架也必须用动力学模型替代静力学模型。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快速的城市化过程,这些经验资源对于超越拉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servicewise,本文标题:《边界与鄙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