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高考 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历史试题
新高考 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 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
《尚书汤哲》中载,成汤伐夏桀时,对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的土兵们说:“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据此可知,当时( ) A.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商取代夏是历史必然 C.社会转型速度加快 D.农业是重要经济部门
-
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
---|---|
《周颂》 | 西周初年 |
《大雅》 |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
《小雅》 |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
《国风》 |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
以《诗经》中的词句互相酬答,是春秋时期各国往来的通例。当时诸国往来,每逢外交场合甚至作战,都会互引《诗经》作为风雅明礼的表现,而瞠目以对、不知所云者则被视为粗鄙无文。据此可知,当时( ) A.《诗经》是维系秩序的纽带 B.儒家思想最具社会影响力 C.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较强 D.“百家争鸣”影响社会政治
-
西汉初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文言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对于“谨厚长者”,给予提拔。当时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上述行举( ) A.旨在解决王国割据危机 B.反映了与民休息的理念 C.体现了小国寡民的追求 D.被当权者长期奉为信条
-
唐代南禅寺、佛光寺塑像手法写实,表现了佛衣质感。菩萨衣着的覆盖面积极大地减少,胸膛、臂膀、手足等无不展现着一种裸露美。材料说明,唐代佛寺塑像( ) A.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开放 B.折射出佛教的主导地位 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D.面相已带有汉化的特点
-
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经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 A.利于加强对宋朝官员的管控 B.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C.提高了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元朝时期,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兼领吐蕃之地。宣政院下属的地方机构分为三道,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俗首领按本地习俗自相传袭。朝廷这一做法( ) A.旨在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B.导致地方的实际权力增大 C.有效地缓和了民族矛盾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 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 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
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的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材料说明了明初( )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茶业繁荣 B.江西制茶技术进步 C.制茶业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D.江西是制茶业中心
-
清道光年间,土兵的素质令人担忧,“游手失业,恒多窜人其中,甚至吸食鸦片,烟瘾难支。”京城禁旅往往“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这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于( ) A.吏治腐败 B.军备废弛 C.鸦片输入 D.观念落后
-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 ) 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C.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 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
《申报》曾发表时评指出:“驻扎日本之法德俄三国公使行文日廷,不准中国土地让与日本。中国若依此拒绝割地,中日必将重新开战。面对中日再动干戈,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战后( ) A.法德俄积极维护中国利益 B.清政府对列强抱有幻想 C.列强间既有勾结又有斗争 D.各国奉行门户开放政策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 )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 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 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注意事项:
- 请确保答题卡上的答案与试题卷上的答案一致。
- 请勿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或涂改。
- 请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按时完成所有题目。
-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向监考老师询问。
答案与解析
(此处提供答案及解析,具体细节和内容需要根据实际题目进行填充和修改。)
结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并非真实试题。在实际考试中,请按照真实的试题进行作答。
转载请注明来自servicewise,本文标题:《(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