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峥嵘岁月
1954年,张爱萍将军站在总参谋部的办公室里,面对任命书沉思。从战场到国防科委,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面临全新的挑战。1960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面临重大考验。张爱萍带领调查组深入基层,夜以继日地学习核物理知识,最终支持继续研制原子弹。
二、命运交织
1973年,陶鲁笳走马上任国防科委主任,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防科委。两位老同志的合作并不顺利,工作方法、人事安排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分歧导致矛盾日益加剧。
三、分歧难解
1975年至1977年间,国防科委工作氛围紧张。张爱萍和陶鲁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工作方法、人事安排和技术路线选择上。张爱萍主张实干,陶鲁笳则倾向于通过行政手段处理问题。在人事安排上,张爱萍力主重新启用一批科技专家,陶鲁笳持保留态度。技术路线选择上,张爱萍主张适度借鉴国外经验,陶鲁笳坚持自力更生。
四、分道扬镳
1977年初,中央决定由张爱萍全面主持国防科委工作,陶鲁笳则被调任地方。张爱萍立即着手调整工作布局,恢复了多个重点项目,建立了新的工作机制。陶鲁笳到地方工作后,在新的岗位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后续发展
在张爱萍的主持下,国防科委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多个项目取得突破。1978年,某型远程导弹完成全部试验并正式定型,标志着国防科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陶鲁笳在地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主政的省份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图片:张爱萍(左)与陶鲁笳(右)在国防科委工作时的场景。
张爱萍将军与陶鲁笳的合作与分歧,是国防科委发展过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两位老同志的合作与分歧,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防科委工作,也对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servicewise,本文标题:《1977年,张爱萍把搭档换掉,对方调地方工作,俩人之前合作不愉快 》